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7/08“妈妈,为什么我和你的不一样呢?”90后妈妈的
- 07/08开心一笑:宝贝儿子啊,你就知足吧,你老妈正
- 07/07爆笑段子:宝贝,我难得瞒着媳妇来看你一次,
- 07/07开心笑话:我和同事逛超市,他告诉我:当你吃
- 07/07开心笑话:俺姐有个宝贝儿子特别的淘气,昨天
浅论儒家的生态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农耕文化
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作文华夏文明的两个标志,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儒家生态哲学思想来源于农耕社会和农耕文化,而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又依附于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古代封建制度所发展。可以说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与儒家思想是不可割裂的。
1 农耕封建社会下的儒家生态哲学思想
人类文明的产生和不断发展离不了对自然资源源源不断的索取,但同时人类却不知保护环境和自然生态。如今,地球上各类污染越来越严重,全球生态问题日益严重,这不断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儒家生态哲学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并历经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儒家生态哲学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寻找生态文明构建的观念来源。儒家的生态哲学思想,可以简单以两个字概括,即“仁”与“和”。
1.1 仁
仁,即仁爱,不仅指爱人,也指爱物。孔子指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体现了个人修养,即仁爱于人,不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他人。儒家之“仁”,经不断补充,也指爱物。“在儒家哲学中,道德共同体的范围包括动物、植物直至泥土瓦石等整个无机自然界。”世间万物,不管有无生命,共同构成了儒家生态哲学思想中的自然界,即仁爱之对象。如孟子所说的牛山之木,如果常常被人砍伐,哪里还有可能繁盛?这种生态的破坏,引起思考,“仁”之一字,不仅爱人,亦指爱物。“仁民而爱物。”
为了避免这种生态平衡的破坏,孟子和荀子都提到“时禁”。“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鳣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荀子认识到,动植物生长发育要遵循时节和周期循环的规律,人类需要以时取物,自然有度,既要考虑眼前,又要考虑未来。“时禁”的思想,不仅体现了爱物的思想,也是科学把握自然规律的表现。但我们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在儒家思想中,“爱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仁民”,最终达到统治国家、维护国家稳定的目的。
1.2 和
和,即和谐,也可指“天人合一”。和谐二字,不仅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也指人与自然。“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待人接物,既和谐融洽,又保持独立的见解。这是个人所追求的极高素养。和谐也应该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孔子敬畏大自然,认识到四时运行的规律。人类社会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要在认识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社会活动。“天人合一”,则指阴阳调和,也指天地人三才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天之时令、地之财富、人之协调,三者各有分工,各司其职。人可以认识自然规律,进而“有其治”,达到任务自然的和谐共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达到“中和”之境界,天地各在其位,万物方生长繁育。不管是中庸思想,还是发展到宋代的“天地万物一体说”,对我们建立和谐社会都有重要启示。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儒家生态哲学思想中,始终是人居于核心地位。正如董仲舒所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人,才是万物的根本,才是生态哲学的核心。这些儒家生态哲学思想的提出,始终把人居于主导地位,是为了维护国家统治和社会伦理纲常。
2 中国古代传统农耕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于古希腊文明诞生于海洋,中国的农耕文化脱胎于大陆环境。众多的丘陵和平原以及适宜的季风性气候为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生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古代,土地,始终是财富之本,具有不可转移性,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土地的多寡是财富多少的重要象征。在实际生产劳动中,逐渐产生各种各样的农耕文化,例如节气物候、农学思想、民俗庆典、农业法令制度、农业饮食文化、农业科技等等方面。这些不同类型的中国农耕文化,不仅是农业生产劳作过程的反映,同时还涉及到与农耕生活的各个层面和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信仰、习俗等。
2.1 农耕文化的形成
农耕文化实际上是人在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中遵循自然规律而有序发展而来的文化。其形成的主体是人。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其存在与发展都依赖于大自然,本身具有自然属性。但人类的农业生产实践行为又对大自然产生影响,这就要求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处理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农耕文化。孔孟生活的时代,诸侯纷争、战火连年,农耕经济文化占社会生活的主导地位。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要在正确的时间使用民力,既可以理解为根据农时让百姓利用好时间进行农业生产,以免贻误国家大事,也可以理解为农闲时役使百姓。由此可见,农耕文化也跟政治生活挂勾,而且服务于政治意识形态。
文章来源:《我和宝贝 》 网址: http://www.whbbzzs.cn/qikandaodu/2021/0708/814.html
上一篇:山琴况之况追溯
下一篇:隆礼乐与大一统从哲学范畴论先秦儒道哲学中的